在國內,有人對無損檢測的結果持懷疑態度,這些質疑當然有其原因所在。例如,在2005年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民間元青花藏品研討會”上,對一批瓷器分別進行了X射線熒光檢測和熱釋光測年,結果表明,X射線熒光釉面測試對鑒定器物新老的成功率在90%以上;對鑒定瓷器年代的成功率在56%左右;用熱釋光測年的誤差更大,甚至得出相反的結論,或根本測不出來。
實際上,任何無損檢測的手段都不能包打天下,它只是擅長于某一方面的檢測,并且有一定不足或缺陷。首先,X射線熒光光譜儀只是對文物表面元素成分比例進行的一種檢測,如果一些仿品的釉面成分達到與真文物成分相符或相似的比例,僅靠成分檢測就難以測出真假。其次,X射線熒光光譜儀測試出的數據要與已確定的老瓷器的各種元素的比例數值相對比,如果沒有確定的老瓷器的數值作為標準,就難以對比和確定被測瓷器的年代。
至于熱釋光測年造成的誤差,則有更多的因素。以元青花梅瓶熱釋光測年結果為例,同樣的產品,有的檢測認為是13~14世紀的產物,有的經檢測則只有600年的歷史。出現如此大的誤差的主要原因是,取樣的藏品已出土多年,出土前后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比如,被檢品曾作過去污藥水浸泡、高溫蒸煮清洗等處理,或經過修補等,這些情況都會造成熱釋光測年判斷文物的失誤。
另外,無損檢測技術人員的水平也影響到檢測的結果,因為進行無損檢測不僅僅要會操作儀器,而且檢測人員還需要具備文物專業知識、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素養。如果這些方面的條件不達標,就可能因為人為因素而影響檢測結果。
這次故宮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來分析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也暴露出無損檢測技術的一個很大弱點,即這些技術對文物沒有自動保護和自動報警功能。因而,檢測時要靠人工調節相互距離,距離最近時,機器離文物僅僅相差1毫米。在這種情況下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被檢文物的擠壓和碰撞,導致損壞。所以,故宮“瓷器門”事件也暴露了無損檢測設備的不足,這也是這類儀器設備需要改進的地方